《苏东坡的治愈主义》⑨ | “忙”带来的烦恼,用“闲”来治愈
「经典共读精华领读」栏目开启4年了,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,新增心理、影视原著、社科、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,为你带来更加新颖、沉浸式的阅读体验,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。
这一次,我们读的是《作个闲人:苏东坡的治愈主义》。本书是著名文化学者费勇从现代人的视角来解读苏东坡这个人物。苏东坡一生命运坎坷,却始终不改乐观的天性。虽然苏东坡和我们处于不同的时代,但和我们一样要面对普通人的烦恼和命运的无常。让我们一起阅读这本书,在不确定的人生中,学会快乐地活着。
我们会从连续留言互动10期的朋友中抽取3-5位赠送精美图书,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。
阅读,既是一种陪伴,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。
领读 | 江徐
十点人物志出品
昨天,我们了解到的是:苏东坡诗文中表现出的人生空漠之感,他从时间与梦幻两个角度感受到人生虚无的一面,但没有沉沦其中,而是透过虚无,活出豁达。
人生多漂泊,多风雨,又多虚无,也就意味着有很多烦恼,那该如何活出豁达?苏东坡的治愈主义是怎样一种活法呢?
春风得意之际,他写下一阙《行香子·述怀》:
虽抱文章,开口谁亲。且陶陶、乐尽天真。几时归去,作个闲人。对一张琴,一壶酒,一溪云。
既然如此,为何还要为虚名俗利忧愁烦恼?为何还要坚持怀抱改变社会的政治理想?
当苏东坡对仕途感到厌倦,当他意识到人生虚无的一面时,就会产生归去的欲望。
苏东坡的精神偶像陶渊明,写过一篇《归去来兮辞》,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他主动辞官归隐,从此在老家种田,饮酒,读书,弹琴,和喜欢的人事在一起。
这种豁达,正如书上所写:“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的归去,表达了一个很通俗的意思:与其陪领导吃饭,不如回家和儿子翻跟斗。”
苏东坡多次提到的归去,实际上是延续了陶渊明的传统:回到生活。
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活型的人物,陶渊明带来了比儒释道等各家人物的观念更丰富的东西,那就是“花药分列,林竹翳如。清琴横床,浊酒半壶”的生活本身。
“一张琴,一壶酒,一溪云”,具体的生活场景,虽然很简单,却意蕴无限,这是苏东坡对陶渊明田园生活的呼应。他也借此提醒自己,不要在功名利禄的追求中迷失自己。
人生的痛苦,总是无解,但苏东坡为自己和世人找到了生命的出路,那就是接受、重组、创造新的场景和新的意义。
无独有偶,西方哲学中的治愈主义这一概念,同样表达了哲学应该回归生活的愿景。相比之下,苏东坡的独特之处在于,他没有停留在观念层面,这也正是他更深刻、更有趣、更具有现代性的地方。
林语堂说:“最合于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,就是一个热诚的、悠闲的、无恐惧的人。”
作个闲人,“忙”带来的烦恼和痛苦,可以用“闲”来治愈。
首先,可以去听琴。
年轻时候,苏东坡和父亲苏洵、弟弟苏辙从蜀地去往京城。途中,在深夜的江边,苏洵弹奏《松风》、《瀑布》等曲子,苏东坡听得如痴如醉。
因为被音乐的魅力深深吸引,他又请父亲演奏了《文王操》。从此,这个旋律一直回荡在他的生命里。
宦海里沉浮多年,他经常会想起孔子门生宓子贱鸣琴而治的故事。不知不觉,他已两鬓斑白,走到了人生的秋天。聚散离合,如梦一场,成败盛衰,且随他去。
有一次,苏东坡在杭州的一个寺庙听僧人弹琴,听着听着,感觉心平气和,之后在诗文里写道:
散我不平气,洗我不和心。
此心知有在,尚复此微吟。
听琴,治愈了心,也就是治愈了负面情绪,那些引起烦恼的混乱杂念,会在琴声中慢慢沉淀下去。
心平气和,宁静致远,是“一张琴”的意义。
有一次,苏东坡和朋友张先在西湖凤凰山下乘船游玩,雨过初晴,水风清,晚霞明,芙蕖美丽,白鹤双飞。
突然,他听到弹筝的乐声,其中流淌着悲哀之音,仿佛是湘江女神在演奏,令人动容。曲终,人不见。
根据这次偶遇,苏东坡写下一阙《江城子》,结尾这样写道:
欲待曲终寻问取,人不见,数峰青。
还有一次,苏东坡泛舟颍州西湖,忽然传来婉转歌声,原来是歌女在唱欧阳修的一首词。彼时,欧阳修已去世多年,不成想这里还有人演唱他的词。流逝的岁月,凝固的情意,瞬间勾起苏东坡的回忆。
有一年,苏东坡先后去了三次苏州。第三次到那里时,聚会上助兴的一位歌妓问他,以后是否还会来苏州。
面对这一多情的问询,他当场写词作答:
佳人相问苦相猜:这回来不来?
情未尽,老先催。
作为当时的士林领袖,苏东坡经常在聚会上当场填词。他一生写了300多阙词,宋词,相当于现在的歌词。费勇教授认为,如果没有音乐,苏东坡会失去多少美好的时光。
尼采说:“如果没有音乐,生活就是一个错误。”
人生总有无奈,幸好还有音乐相伴。
人生不如意事,十之九八。
苏东坡用实践告诉世人,如果你感到烦恼,除了听琴,也可以欣赏各种音乐,还可以抄书,可以写书法,可以画画。
总之,只要有喜欢的事情可做,我们就能化解庸常中的烦恼。
苏东坡习惯抄书,《后汉书》这样的历史著作,他抄写了很多遍,这也让他在写诗作词时能够将典故顺手捏来。
苏东坡喜爱书法,他早期学习王羲之,之后临摹颜真卿;中期自成风格,以《黄州寒食帖》为代表;贬谪儋州时期,书法艺术达到巅峰,最终被列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。
苏东坡还喜欢画画,谪居黄州时,他富有创新性地用一种独特的材料和风格作画,画完寄给朋友。被贬儋州的路上,他画了弥勒佛像寄给秦观,又画了一张罪犯模样的自画像给儿子苏迈看。
苦中作乐,是他一贯的生活态度。
兴趣广泛的苏东坡,最喜欢的事情还是写文章。他从20岁左右开始创作,一生留下2700多首诗歌,300多阙词,4200多篇文章。
他说:“某平生无快意事,惟作文章,意之所到,则笔力曲折,无不尽意,自谓世间乐事,无逾此者。”
很多时候,不经意间记录一件事、一种心情,不仅治愈了作者本人,也治愈了后来阅读它的人。
除了听琴、画画、书法、写作,感到烦恼的时候,苏东坡还会选择喝酒、饮茶、冥想、养生、美食。
有了一壶酒,人与人之间的温情,天地自然中的草木,也就有了乐趣。苏东坡在喝醉后落笔如风雨,还能写出平常状态下写不出的字体。
茶仙卢仝说,六碗通灵,七碗生风。读苏东坡的诗词,我们可以知道,喝茶这件日常小事,和酒一样,陪伴他不同的旅程。
苏东坡写过一篇《老饕赋》,自称老饕,也就是吃货。实际上他并不贪吃,而是讲究,他把饮食当作一种生活美学,因此被后人称为美食家。
一生漂泊,加上医疗条件有限,苏东坡又很讲究养生。他曾给朋友开过四味长生药丸,分别是:无事以当贵、早寝以当富、安步以当车、晚食以当肉。他认为,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生活习惯,就能让身体保持健康。
英国作家毛姆说:“一个人能观察落叶,鲜花,从细微处欣赏一切,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。”
12月29日晚上8:00
著名文化学者 费勇
学会自愈
↓↓↓